韩愈的《师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原文主要论述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强调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尊重。翻译为现代汉语后,内容简明易懂,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学生应该如何尊重老师。全文以古喻今,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强调了知识的传承和教师的责任,提醒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教师的工作。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虚心学习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在当今社会,这种尊重知识和教师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目录导读:

  1. 韩愈《师说》原文
  2. 《师说》翻译及详解

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详解

韩愈《师说》原文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主要论述了求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以下是《师说》的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高中  第1张

图片来自网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也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呜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能随之而悔之乎?君子不齿,而羞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反不能及之而无愧色者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问于人而知能行道者何?岂曰无书哉?好古道而敏以求之者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翻译及详解

《师说》主要讲述了求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准则,韩愈认为古代的学者都有老师,而老师的作用在于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人们不是生来就知道道理的,因此需要向老师学习来消除疑惑,如果有了疑惑而不去向老师请教,那么那些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无论是出生在老师前面还是后面的人,只要他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应该向他学习,因此年龄的大小并不是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无论贵贱长幼,只要在道理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韩愈感叹道:从古至今,“师道”已经很久没有流传了!人们要想没有疑惑是很难的!古代的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向别人学习;而现在的普通人却远远比不上古人那样重视学习,人们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们能够选择好的老师来教育他们;然而对于自己却不愿意去学习那些好的东西而感到羞耻,这真是令人感到困惑啊!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是教他们读书写字而已并不是真正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韩愈认为现在的普通人之所以远远比不上古代的圣人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向老师学习造成的,他呼吁人们应该重新认识“师道”的重要性并跟随它去悔过自新,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被君子所鄙视的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虽然不问别人却能够自己知道并做到一些事情但他们却并不以此为荣反而感到羞愧这表明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不正确的。

韩愈还引用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表明了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而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在所有方面上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专长或者有独到见解就应该向他学习,同时他也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师说》是韩愈对于教育、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重要论述它强调了求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准则同时也对于当时社会上对于学习的态度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师说》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