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技术突破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深水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成果的取得,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成果。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实现技术突破  第1张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实现技术突破  第2张

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可控源海底电磁探测装备技术近日在荔湾、流花、陵水等深水区域顺利完成产业化示范应用,标志着海洋油气勘探领域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

深水油气勘探长期面临成本高、风险大以及油气藏预测难度大的挑战。目前广泛应用的地震勘探技术虽具备较高的纵向分辨率,但对油气饱和度反应不敏感,解释结果存在较强多解性,限制了勘探精度的进一步提升。

相较之下,海底电磁探测技术通过获取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特征,能够有效识别含油气层的饱和状态,具备更高的响应灵敏度,为油气藏评价和勘探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技术支撑。

在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的支持下,中海油研究总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团队协同攻关,实现三项关键技术突破:

其一,创新研发1900安培超大电流激发系统,将探测的有效收发距离由常规的8至10千米扩展至15千米,探测深度首次达到3000米,覆盖深层油气藏。同时采用多频率组合D型波激发技术,显著提升不同埋深油气层的识别能力。

其二,成功解决1500米水深条件下崎岖海底作业难题,借助实时动态定位控制技术,确保激发源在海底30至40米范围内稳定拖曳,保障复杂地形下的作业连续性与数据质量。

其三,在强洋流等复杂海洋环境中实现接收站的高精度布放,平均定位误差控制在水深5%以内,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大幅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随着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工程化应用的深入,海底电磁探测技术将更广泛地融入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全周期,有效提升复杂油气藏的发现率,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